我們都在夢裡
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做一場夢,但是由於夢得太過投入,把夢境當成是真實的,以至於忘了自己是在做夢。雖然有很多靈性方面的資訊、大師都告訴了我們這個事實,但是由於種種原因,我們卻很難相信。如果我們能對夢境的運作方式有所了解,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清楚自己是正在做夢,並且開始能嘗試著從夢中醒來。
首先,很多人無法接受這是個夢境的一個原因,是在夢中有很多的「別人」,而且這些人似乎都是有著自己獨立的想法、自己的生活、自己的故事線,並不是都是圍繞著自己在發生的。關於這一點,事實的真相是,不管是我們「自己」或是「別人」,其實都只是「投影」。只是這些投影所投射出來的眾多角色跟不同的角色之間的互動,都是依據「比較高層次的我們」之間的協議所投射出來的。所以,「比較高層次的我」投射出的是「我」所經歷到的場景;而「比較高層次的別人」所投射出的則是「別人」所經歷到的場景;每個人都在作著自己的夢,只是在這些不同的人所作的夢境中,有著重疊(相關)的故事情節,但也都只是夢境而已。
所謂的「比較高層次的我」,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是「高我」;相對於這個高我,一般我們所認知的那個「我」則是「小我」;小我跟高我就像是一座冰山中浮出海面、看得到的部份以及在海面下、看不到的部份;海面下的高我其實要遠遠大於在海面上的小我,但兩個部份其實都是我(同一座冰山的不同部份),而我們大多數人只會注意到小我卻不知道有高我。我們可以把「高我」理解成是「建築師」或是「投影機」或是「夢境本身」,它的作用就是將「小我」的信念系統「顯化」(投影、投射)成故事情節。所謂的「信念」指的就是「你相信是真實的事情」;這些事情包含了「人生課題」、「因果業報」、「命運」、「因緣法」、「邏輯」、「科學」…等等。高我依據我們的信念,顯化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情節給小我去經歷。小我在經歷了這些故事情節之後,一般而言會產生一些想法(正面的、負面的、批判的、欣賞的…);而這些想法本身正是在確認這些故事情節的「真實性」,因而又產生了新的信念。這些信念被儲存起來(存在阿卡西紀錄,或稱為阿賴耶識中),之後又在適當的時機被高我生成了新的故事情節,如是一直不斷的循環,就產生了輪迴的現象。
所以,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作著夢,夢境的內容是依據自己的信念所生成的,只是由於我們相信事情的發生都必須要有「因果關係」(一個非常強大的基礎信念),因此高我在生成夢境時也會依據我們人類所能接受的步驟來進行(因而也會有時間差的產生),讓我們誤以為這一切都是真實的。對於不了解這是個夢境的人類而言,往往只能被動的接受生命的安排,因為這些人相信自己只是「出生在真實世界的一個人」。但是對於了解、確信了這一切只是個夢境的人類而言,就有可能改變命運(透過顯化法則),甚至從夢中醒過來(覺醒、開悟)。顯化法則的運用方式,在雙生紫焰的視頻中談到了很多,但試想若這個世界是真實的,那麼顯化法則為何會有作用? 正是由於這個我們所體驗到、正在體驗著的世界其實只是個夢境,顯化法則才有可能發生作用。至於開悟或覺醒,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一切只是個夢境的本質,那就更不難理解為停何人類是有可能達到開悟或覺醒的。
所謂的開悟或覺醒,其實就是徹底的從夢境中醒過來。自古以來,有非常多的個人或宗教都在試圖教導人們如何開悟,但莫子所採用的方法可以說是其中最簡單、最直接的。聽過莫子視頻或上過登出轉化班課程的人,應該都聽莫子說過,生命只有3個部份:覺察、現象跟解釋,其中覺察是生命的真正本質,就是在「作著夢的那個部份」,也可以說就是我們的「本來面目」。現象就是夢境,至於解釋,則是我們的頭腦的作用。所以說,登出(或是解脫、開悟)的方法,就會有兩種方式:第一種就是不解釋,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直接覺察著現象但不會對現象有任何的定義。舉例來說,當我們看到在一個白色的桌面上有一顆紅色的蘋果,其實辨識出這顆紅色的頻果是經過了很複雜的頭腦運作。首先,我們的眼睛看到了一個區域中的兩種顏色塊(白色跟紅色),之後頭腦必須先將紅色塊由白色塊中切割出來,然後將它的形狀跟我們大腦中所記憶的各種物體作比對,比對成功後再將它認知為是一顆蘋果。所謂的不解釋,其實就是只保留了眼睛的作用,而完全不使用大腦作任何處理(這在佛學上也被稱為是「捨識用根」)。
第二種方式,就是直接將注意力(也就是覺察)回轉,看著「在覺察」的那個部份。理論上這兩種作法,最後的結果都會只剩下「覺察的本身」,但由於我們過去的習氣過於強大,不論何時、何地都在不斷的解釋(使用頭腦),因此不管是使用第一種作法,或是第二種作法,最多都只能讓我們達到「薄薄的解釋」而無法進入「完全的覺察」,因此也就是仍然處在「稀薄的夢境」中。但只要我們能夠讓自己經常的處在這種「稀薄的夢境」(也就是類似一種淺眠的狀態),當一些特別的事件或契機來臨時,就有可能讓自己從夢境中醒來,或者就是像莫子說的「被空無吞沒」(夢境以外什麼都沒有,就只有空無,就只有覺察),也就到達了開悟。
留言